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 ,就是關于2015航空貨運詐騙案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2015航空貨運詐騙案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撥打電話添加微信, 全國各地回程車調度
復制微信號
女子購買延誤險獲利300萬被刑拘 ,她薅羊毛,延誤險也是薅羊毛嗎?
6月10日,南京警方抓獲“利用航班延誤實施保險詐騙 ”犯罪嫌疑人李某。李某原來是在航空公司上班的,所以她對航班晚點的情況摸很透。她離開公司后 ,就專門以“航班延誤險”來進行投機行為 。
她購買航班之前,往往會對當?shù)氐奶鞖膺M行預測分析,如果發(fā)現(xiàn)航班會晚點 ,然后就會買上4到5張機票,等著航班延誤,然后進行理陪。
5年以來 ,共成功預測了900多次航班延誤,總共收入達到了300多萬元。最后事發(fā),才被警方抓獲。聽說人民日報寫了一篇文章 ,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可謂是冷嘲熱諷,針針見血!
(民事案件=刑事案件?)
第一點:女子多次購買航班延誤險 ,獲利300萬元被刑拘,她構不構成犯罪?
個人認為,該女子沒有犯罪!
其一:該女子都是每一次用4到5個身份證同時買票,這違法了嗎?當然沒有!
我們平常也是一樣地幫長輩們購買飛機票、車票等等各種票 ,如果這個都違法的話,那我們早就違法犯罪多年了!
(李某)
其二:購買飛機票之后,能不能退掉?當然能退掉!
據(jù)消息說 ,該女子都是在評估該航班會晚點之后才會去購票的,但一旦她發(fā)現(xiàn)飛機并沒有晚點起飛,于是就會立馬就退票 。在生活中的我們也是一樣的 ,如果發(fā)現(xiàn)有事登不了機,也一樣會退票,這無可厚非!
其三:該女子在購票的時候 ,故意購買30到40份延誤險,有沒有錯?當然也沒有!
并且,我們在生活幫長輩買票的時候 ,有時候同樣也會故意隱瞞這些險種。原因是有些長輩不舍得孩子們?yōu)樗ㄥX,反而還特意囑咐不要購買保險,因為他們認為買不買都一樣!當然,作為后輩 ,我們也不會全聽他們的話,嘴巴里說好好好,但買的時候 ,也會特意隱瞞地為他們買上一份生命險 、延誤險等等。
(延誤險)
其四:偽造延誤證明,有沒有構成騙保行為?這個得一分為二地看!
如果真的發(fā)生了延誤事實,那就算是偽造了延誤證明 ,也并不構成騙保行為 。因為飛機一旦晚點,就是延誤事實。一旦有了延誤事實,在法律程序上 ,保險公司是一定要進行賠償?shù)模?/p>
其五:該女子有沒有構成“冒用他人身份證的合同詐騙罪”?
是構成了“合同詐騙罪 ”,但前提是必須由被冒用身份的人員來進行起訴,但我們想想也知道了 ,該女子是用她親戚好友的身份證來構買延誤險的,她的親戚好友會起訴她嗎?依我看,在我們中國的這個國情之中,親戚好友一般都是不會去起訴的。
(騙保行為)
所以 ,個人認為,如果該女子沒有“虛構延誤事實”,那她的這種行為只是違反了《保險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而已 ,理應受到道德遣責,但也僅此而已!
但如果是“虛構了延誤事實”,那就只能是以“保險詐騙罪 ”論處了 。但就算是“保險詐騙罪” ,仍然屬于“民事糾紛”,退還相關所得就是了,還上升不到“刑拘 ”和“刑事犯罪”的高度。
第二點:性質都一樣 ,大哥別講二哥!
在此之前,還有什么“戀愛險”、“賞月險 ”這些險種,后來是被國家叫停了!
(賞月險)
談個戀愛 ,失戀了不正常嗎?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沒有月亮,這也是老天爺?shù)氖虑?。本來可有可無的事,但有些人硬是在里面進行金融投機,積少成多來滿足自己的金錢欲望 。
你投機 ,我也投機,憑什么你投機就是合法,而別人就不行呢?就像買彩票一樣 ,買不中彩民認了,然而買中了就違法啦?我覺得該女子的玩法符合商業(yè)邏輯,可能保險公司還要感謝她指出這么大的一個漏洞呢!補上這個漏洞 ,以后就更好薅了不是嗎?
大家什么看這個事呢?
文——千古
女子何罪之有?女子遵循保險公司制定的游戲規(guī)則買票、退票,并沒有違規(guī)行為。保險公司制定的規(guī)則本身有漏洞,難道不允許別人鉆空子嗎?如果女子預測失敗 ,是不是還要交錢呀?荒唐!保險公司須為自己的過失買單,而不是嫁禍女子。
感謝邀請~文章較長希望大家點個關注,耐心看完~
近日 ,南京一名女子被刑事拘留,她利用航班延誤險賺取了300多萬元,想不到,這個不起眼的險種 ,居然可以讓人發(fā)家致富,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
“詐騙”300萬航班延誤險
南京一名女子李某,原來曾在航空服務公司工作 ,對飛機延誤 、保險理賠有所了解,在失業(yè)之后,她打起理賠金的主意。
李某將幾個朋友、親戚的身份證騙到手后 ,她會先選取延誤率高的航班,再去查該航班的航程中有沒有極端天氣,然后再用這些身份證購買機票 ,每個身份都會購買多個延誤險。
李某根本不會去乘坐航班,她時刻關注時航班的動態(tài),如果發(fā)現(xiàn)航班不可能延誤 ,她就會在起飛關把票退掉減少損失。一旦出現(xiàn)延誤,李某就向保險公司索賠 。
購買一份航班延誤險的保費大約是40元,保險公司賠付的費用大約在400至2000元不等,李某從2015年至今 ,共獲得理賠金300多萬元。
目前,南京公安機關已經(jīng)將李某刑事拘留,涉嫌的罪名是保險詐騙罪。
保險詐騙罪的構成
刑法第198條規(guī)定了保險詐騙罪 ,數(shù)額較大(1萬以上)判5年以下,數(shù)額巨大(5萬以上)判5至10年,數(shù)額特別巨大(20萬以上)判10年以上 。以下5種騙取保險金的客觀行為 ,構成保險詐騙罪:
1、故意虛構保險標的;
2、造虛假的保險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損失的程度;
3 、編造未曾發(fā)生的保險事故;
4、故意造成財產(chǎn)損失的保險事故;
5、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 、傷殘或者疾病。
我們主要看下第1項,南京公安機關主要是認為李某虛構了保險標的,騙取了保險金。航班延誤險的保險標的是什么呢?
航班延誤險
航班延誤險是指投保人(一般是旅客)根據(jù)與保險人(保險公司)簽訂的保險合同 ,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當合同約定的航班出現(xiàn)延誤時,保險人按照約定向受益人(旅客)給付保險金的商業(yè)保險行為 。
簡單來說 ,旅客向保險公司支付保費,如果航班延誤了,保險公司就要賠付一定的費用。一般來說,賠付多少要看航班延誤的情況。
航班延誤險是財產(chǎn)保險 ,是以航班延誤造成被保險人損失為保險標的財產(chǎn)保險 。簡單來說,旅客由于航班延誤造成損失,就按照約定找保險公司理賠。
從字面意思來解釋是構成詐騙罪了。假如這名女子只是以自己的名義購買延誤險獲利 ,由于主體合法,就不構成詐騙罪 。現(xiàn)在的問題是她是故意冒用他人名義購買延誤險索賠獲利,在參考其目的、行為以及結果 ,確有詐騙的嫌疑。也有一種說法是不構成詐騙罪,理由就是該名女子是在保險合同約定范圍內索賠獲利,只能說明延誤險保險合同有漏洞 ,導致該女子獲利。該女子行為不道德,但并未違反法律規(guī)定,不構成刑事犯罪!
發(fā)送″航班取消″假消息騙錢 ,海南四名男子獲刑, 你怎么看?
海南儋州:
作為全國重點整治電信詐騙地區(qū)之一的海南省儋州市,這樣的詐騙大戲經(jīng)常上演。儋州人習慣用“作吃”來形容“詐騙 ”,當?shù)亍白鞒?”甚至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chǎn)業(yè)鏈 。
希望人民警察加大力度一鍋端!
感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發(fā)送假消息騙錢,獲刑肯定是咎由自取 ,但是這件事發(fā)生在當下,我認為值得深思。
首先,類似的新聞已經(jīng)不是新聞 ,如果在10年前或者更久發(fā)生此類事情并被騙成功,可以抱怨騙子太狡猾等等諸如此類的言論,但是今天依然發(fā)生的話 ,說明受害者警覺性太低,就要從自身找原因 。此類事件每年報道,每年都有人相信并被騙 ,不是騙子太狡猾,而是消費者太慌張。購買機票會收到相應短信,遇到任何類似的事情 ,第一時間是與機票購買單位聯(lián)系,無論是代理商還是航空公司,一個電話就能查實的事情,怎么會給騙子行騙的機會呢?
其次 ,受害者認為騙子短信也是航空公司的前綴,只要看到是航空公司短信前綴,自然認為是航空公司的。這種說法自然也是借口 。目前了解航班動態(tài)的軟件已經(jīng)相當發(fā)達 ,隨便查證,是非常簡單的事情,為什么不下載相關軟件或者致電航空公司確認呢?何況大部分航空公司客服熱線非常好記。
固然騙子的行為值得處罰 ,受害者也要想想自身的問題。
遇到此類事情,不能慌張,第一時間致電航空公司客服查證 。
如果有人不知道航空公司客服熱線 ,可以留言,我會一一回復。
如果對上述言論有異議,歡迎討論。
航班延誤詐騙案 ,你如何看?
【職場心世界】觀點:何來詐騙案?這個定罪有什么依據(jù)?
李女士憑本事賺的錢,又沒有犯法,保險公司反而報警起訴,李女士被逮 。真的太搞笑了。
就算起訴 ,也是那十幾個親戚朋友可以起訴,你保險公司有什么資格起訴。
既然保險公司都已經(jīng)依據(jù)延誤險合同對李女士等進行賠付了,那不就說明保險公司承認這張保單的存在及其有效性嘛。
你都承認保單有效并且進行賠付了 ,結果又倒打一耙,這不是瞎胡鬧嘛 。
我覺得還是先好好反思下自己內部的保險風控機制是否嚴苛合理吧,你自己的工作失誤憑什么讓別人承擔后果 ,甚至還讓別人承擔刑事責任,這不是在搞笑嘛。
一、保險詐騙罪是否成立?
李女士從2015年開始,利用親戚朋友身份信息 ,通過900次飛機延誤的經(jīng)歷,累積“騙取”航空延誤保險理賠金300多萬。
警方逮捕李女士用的理由是“保險詐騙罪 ” 。
而在《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關于“保險詐騙罪”的定義是:
有下列情形之一 ,進行保險詐騙活動,數(shù)額較大的,…… (一)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騙取保險金的; (二)投保人 、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發(fā)生的保險事故編造虛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損失的程度 ,騙取保險金的; (三)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編造未曾發(fā)生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四)……(五)……
我們看第一條,虛構保險標的 ,李女士有虛構保險標的的行為嗎?
買保險時,李女士是實打實的購買,付款成功時 ,保險合同就已經(jīng)生效了。
何來虛構?何來欺騙?在李女士進行保險理賠時,既沒有篡改保險單內容條款,也沒有通過什么神仙法力去呼風喚雨影響航班。
何來虛構和欺騙呢?
二、李女士到底欺騙了誰?
李女士為了擴大“業(yè)務” ,利用了親朋好友身份信息購買機票及延誤險 。
而保險公司在延誤險的賠付對象上也進行了明確的定義:
必須是購買延誤險的實際乘坐人,才能獲得相應的理賠。
所以,李女士的十幾個親朋好友的身份信息受到了的不當利用 ,但是既然是以真實存在的身份信息購買的,那就應該去把相對應的每一位購買了延誤險的乘坐人進行相應的賠付,這是理所應當?shù)?。
李女士利用親朋好友身份信息獲得保險賠付,但這并不都屬于她自己應得的保險賠付 ,還有其他親朋好友并不知情的“保險賠付” 。
這里的確存在欺騙。
但并不是欺騙保險公司。
專業(yè)做保險的,經(jīng)過保險精算師嚴密計算衍生出來的保險產(chǎn)品,不小心被人鉆了空子 ,結果就開始翻臉不認人了,玩不起了哈哈 。
要么經(jīng)過這次事件,延誤險產(chǎn)品可以再重新審視下 ,改改規(guī)則,修理修理條款得了。
以上分析供題主參考,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在下方留言區(qū),留下您的評論。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2015航空貨運詐騙案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 ,希望介紹關于2015航空貨運詐騙案例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